

▼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Bobo朗读音频
网上有人问:“当你陷入困境时,做什么改变最有效?”
有个高赞回答简洁而有力:
“换个地方。”
仔细想想,确实如此。
人是环境的产物,长期困守在一个地方,不仅容易形成思维定式、陷入认知闭环,还会逐渐失去应对新生活的能力。
而改变环境,能够强制打破这种闭环,为大脑带来新的刺激,也为生活带来新的生机和可能。
贾平凹有句话说得好:
如果你觉得在一个地方活得吃力,诸事不顺,什么都得不到,那就赶紧换个地方。
老地方固然有老地方的好,但新地方才会出现新的改命契机。

似乎,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惯性——
待在老地方。
老地方不仅有着一个人的过去、经验,还有着情感与社会关系。
想要割舍,真的很难。

网友@何伟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他老家在湖南一个小县城,当地有家历史悠久的陶瓷厂,最辉煌时员工多达两千人。
那时候,谁家有人在陶瓷厂工作,是件相当体面的事。
可随着时代变迁,传统陶瓷厂逐渐衰落,许多员工被迫下岗。
何伟家的邻居老郭,曾是陶瓷厂的技术骨干,日子也曾过得滋润舒坦。
只是,下岗后的他,却依旧无法割舍掉旧日的“情分”与“荣耀”。
每天待着家里,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,就是感慨时运的不济。
家人劝他去找新工作,他却放不下身段,总觉得“除了陶瓷,自己什么都不会”。
十年过去了,当年的同事有的开了自己的陶瓷作坊,有的转行做其他生意,日子都渐渐好了起来。
只有这位邻居,依旧每天泡在茶馆里,向陌生人讲述着自己当年的风光,然后回家继续抱怨生活的艰难。
你看,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,不是陷入困境,而是困在老地方不肯走出来。
老地方或许舒适,但却容易让人沉溺于过去的荣光或伤痛中,停滞不前。

在心理学上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路径依赖”。
大概是说:
人一旦进入某种路径,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,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,让人难以走出。
只是,熟悉的路径往往意味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舒适区,它或许能给我们安全感,但也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可能性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损失掉的,也会更多。
要知道,过去是一份回忆,而不是一个归宿。
总是停留在熟悉的地方、沉溺于过去的人,永远到达不了未来。

相反,一个人想要翻身,最快的方法就是换地方。
有时候,换个地方,才能换来新的机会,走了出来,才能看到新的天地。
刚刚凭借《日掛中天》拿下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辛芷蕾,就是如此。
她出生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个普通家庭,父亲早年瘫痪在床,母亲一人打工养活全家。
8岁时,辛芷蕾还穿着亲戚送的旧衣服上学,可以说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。
如果一直待在家乡,她的人生轨迹很可能就是早早打工,帮补家用。
但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她上大学时——一位经纪人偶然发现了她的潜力,建议她去北京发展。
这个建议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家乡,独自闯荡完全陌生的北京城。
“当时我很害怕,”辛芷蕾后来回忆道,“北京那么大,我一个人都不认识。但我更害怕的是,如果不去,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能有多精彩。”

初到北京的日子异常艰难。
她住过地下室,吃过一个月泡面,试镜被拒绝了上百次。
但北京这个新环境也给了她家乡无法提供的机会:
专业的表演培训、大量的试镜机会、行业内的前辈指导。
更重要的是,新环境重塑了她的思维方式。
在家乡,大家觉得找个稳定工作、相夫教子就是幸福。
但在北京,她见到了那么多优秀的女性,她们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,这完全打开了她的眼界。
通过不断努力,辛芷蕾陆续出演了《繁花》《绣春刀Ⅱ:修罗战场》《怒晴湘西》等热门影视作品,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姑娘,成长为备受瞩目的实力派演员。
甚至,在一次次的尝试中,她还找到了自己的定位,实现了人生的逆袭。
在社会学中,地理位置的改变,往往伴随着社会身份的重构。
因为,新地方意味着新起点,它为个人提供了重新定义自我的机会。
在一个没有过往,没有熟人,没有牵绊的地方,我们可以放下一切好与坏,以空杯心态重新学习成长。

正如《瓦尔登湖》中所说:
人只有在举目无亲的地方,才算是真正地活着。
况且,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机会、不同的能量。
与其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蹉跎人生,不如换个方向给人生开辟新的赛道。

电影《阿甘正传》中,当珍妮又一次不告而别后,阿甘突然开始奔跑。
他一路奔跑,横越整个美国,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和跟随。
很多人只把这段情节视为电影的诗意表达,却忽略了它的深层寓意:
通过不断地移动和改变环境,阿甘实际上是在治愈内心的创伤,寻找人生的新意义。
现实生活中,在遇到困难时,我们不一定非要像阿甘那样横跨大陆,但可以通过换地方、换思维、换圈子,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。
要明白,想要破局,先破“圈”,想换命,先换“圈”。
只有勇敢打破现有的生活轨迹,才能真正开启新的人生。

1)破地理圈
你有多久,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城市了?
我们总说,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
有时候,换个地方,就是主动去寻找那份“诗意”。
它不只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更是一种对生活模式的主动打破。
当你从熟悉的写字楼、地铁线里抽离出来,置身于敦煌的苍茫大漠,或是江南的蒙蒙烟雨时,你会发现,原来世界如此辽阔。
你纠结的烦恼,在千年的古迹面前显得如此渺小;你固守的认知,在迥异的生活方式中被彻底刷新。
那些在路上遇见的新鲜事、有趣的人,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养分。
2)破交友圈
你是谁,取决于你身边站着谁。
我们的思维高度、认知深度,甚至人生走向,都与最常交往的五个人息息相关。
如果你感到停滞不前,不妨看看你的朋友圈。
它是否已经很久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了?
换交友圈,不是功利地攀附,而是主动地向那些发光的人靠近。
去参加一场线下的读书会,认识几个有趣的灵魂;
鼓起勇气,向你欣赏的前辈真诚地请教一个问题。
优秀的朋友圈,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。
你会被他们的积极、智慧与格局所带动,不知不觉中,你也走上了那条开满鲜花的上坡路。

3)破认知圈
世界上最坚固的牢笼,往往是我们自己思维里的墙。
它由“我不行”“算了吧”“大家都这样”的砖石砌成,将我们牢牢困在舒适区。
破认知圈,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革命。
它需要我们鼓起勇气,去审视甚至否定自己深信不疑的观念。
当你开始尝试一件从未做过的事,学习一门陌生的知识,你会发现,曾经的恐惧多半源于想象。
那些“不可能”,只是大脑为了省力而设置的默认程序。
真正限制我们的,从来不是能力,而是对自己的设限。
每推倒一面心墙,你就解放了一部分真实的自我。
当你打破“我不配”的念头,才能稳稳接住命运馈赠的礼物。

换地方不是简单的地理迁移,而是心态、圈子和生活方式的全面更新。
它需要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,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环境的挑战与机遇。
人生的精彩不在于守住一个地方不变,而在于敢于不断地重新出发。
而每一次环境的改变,都是一次重新出发、重塑自我的机会。
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,生活的舞台也不止一个。
有时候,只需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,换一个地方,你就会发现,整个世界都可以焕然一新。
文末点个,愿你走出舒适区,学习新技能,建立新关系,从而激发全新的可能性。
作者 | 纳豆,我在弹指间环游地球。个人公众号:四五页(dreaminggirls3)
主播 | Bobo,十点读书资深主播,声音导师,公号:Bobo的悦读时光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排名第一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