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海问题专家郭正亮近日提出一个震撼言论:中国若在黄岩岛填海造陆,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派遣轰炸机摧毁新建岛屿。此话一出,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!事实上,黄岩岛尽管只是一个涨潮时露出几块礁石的小岛,但它却扼守着南海的关键航道。每年全球约40%的海上贸易必须经过这里。美国真敢为了这么一小块礁石与中国发生冲突吗?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。
黄岩岛的战略意义不可小觑。它犹如一颗钉子,牢牢扎在南海的中心地带。它北面连接中国海域,南面紧盯菲律宾门户,西边紧邻越南,而东面则是广袤的公海。自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后,中国实际掌控了这片水域,海警船常常巡逻,渔民在此自由作业,主权宣示从未中断。如果中国真的在此填海造陆,像永暑礁和美济礁那样建立起一个类似的军事基地,配备机场跑道、导弹阵地和雷达站等设施,那么南海的防御体系将更加完备。届时,即便是美军航母想要在南海肆意穿越,也得先过东风-21D“航母杀手”的这一关。
展开剩余73%郭正亮,拥有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台湾前“立委”,向来直言不讳,观点犀利。他指出,黄岩岛实际上是中美博弈的“神经末梢”,其敏感性甚至超过台海。他反复强调,美国在亚太地区经营了几十年,第一岛链的关键支点正是菲律宾。一旦黄岩岛军事化,中国无疑是在美菲同盟的核心位置插上了利刃,严重挑战了美国的霸权。美国如果出手打击黄岩岛,那么其背后的战略动机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制止中国扩展影响力,还关系到美国自身的地区领导地位。
美军的实力毋庸置疑。以B-2隐形轰炸机为例,它只需从关岛起飞,几小时内便能对黄岩岛的新建设施实施精准打击;同时,美军航母的舰载机群随时可以对目标进行攻击。然而,虽然动用这些武器看似轻松,但美国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。7月初的黄岩岛对峙就很能说明问题:美军的“华盛顿号”航母带着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观察团到场,F-35C战机携带实弹升空,对中国展示威胁。然而,中国歼-16战机携带霹雳-15导弹迎面而上,轰-6K轰炸机挂载鹰击-12反舰导弹将航母锁定,结果美军不得不悄然撤退。那么,为什么美军在最后退缩?原因在于中国早已部署了反隐身雷达,F-35无法再隐形,而美军的补给线过长,一旦冲突爆发,美军根本无法持续作战。
美国不敢轻易动手,背后有着三重重要考量:
首先是经济层面。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每年数以千亿计,美国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依赖中国。如果爆发战争,美国自身的供应链会受到致命冲击,股市可能会暴跌,经济陷入危机,甚至进入“ICU急救”状态。
其次是外交层面。如果美国单方面摧毁岛屿,这将被视为公然践踏国际法。2016年南海仲裁案时,国际法庭已经对美国的军事行为提出批评,认为其行动违法。美国的欧洲盟友们会如何看待这一行为?他们是否愿意与美国共同承担“侵略”的国际责任?
最后是军事层面。中国在南海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防空导弹、反舰系统和岛礁机场等防御体系。如果美军敢对黄岩岛发起攻击,中国的解放军定能精准打击美军在关岛的基地,向其发出“东风快递”。
未来,南海的局势已经初见端倪。中国将继续采取“切香肠”策略,稳步推进黄岩岛的主权宣示,已经在岛上竖立了主权碑,划定了领海基线。接下来,可能会低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。与此同时,美国依然会派遣军舰进行所谓的“自由航行”,并与菲律宾进行军演,但他们的底线很明确——绝不会开火。毕竟,美国面临着巨额国债,兵力紧张,民众也不愿为一个小岛的争斗付出生命代价。至于菲律宾,政客们或许会通过口头上的“抗议”来争取更多的美国援助,但当真的面临战斗时,他们的训练舰很可能会在临近黄岩岛30海里时立刻掉头撤退,展现出“身体诚实”的一面。
看看地图就能明白:黄岩岛距离海南岛大约900公里,离菲律宾更是仅有230公里。尽管黄岩岛的地理位置看似接近菲律宾,但地理距离从来不是领土主权的决定性因素。中国自元朝以来就已经实际控制了这一片礁盘,甚至在1997年前,菲律宾公开承认黄岩岛不属于其领土。美国即使言辞再狠,轰炸威胁再大,最终还是得面对一个无可避免的现实:在解放军的歼-16与美军F-35C黄岩岛对峙后,美军悄然撤退的一刻,世界已经看清:美国航母虽然可以在全球炫耀武力,但唯独在中国家门口,他们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发布于:天津市排名第一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