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冠回到了酋长球场,对手是奥林匹亚科斯,这都快成老友会了。赛前气氛挺轻松,毕竟阿森纳在欧洲赛场开了个好头,而且上周末联赛刚在纽卡斯尔那儿拼下来一场硬仗。阿尔特塔轮换了六个人,萨卡和赖斯都在板凳上。这种比赛,赛前你总会嘀咕,这么搞会不会玩脱了,尤其是在欧冠这种容错率不高的地方。
比赛开始后,看起来一切都在阿森纳的掌控之中。加布里埃尔·马丁内利很早就进球了,当时新来的中锋维克托·哲克雷斯像头蛮牛一样凿穿了对方的防线,射门中柱,马丁内利跟上补了个空门。这开局挺顺的,阿森纳顺势就控制了局面。上半场阿森纳控球率达到61%,传球次数407对223,场面上看是绝对优势,皮球大部分时间都在奥林匹亚科斯的半场运转。
但光有控球率解决不了问题,足球比赛还是得把球弄进对方门里才算数。比分却迟迟没有改变。1-0的比分在欧洲赛场上从来都不保险,那种潜在的紧张感,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。果然,奥林匹亚科斯不是来投降的,丹尼尔·波登斯的一脚射门就逼得大卫·拉亚做出了一次世界级的扑救。要不是那一下,比赛的走向可能就完全不同了。后来客队还真进了一个,好在越位在先,不然酋长球场的空气恐怕就要凝固了。比赛踢到后面,悬念就这么一直吊着。
马丁·厄德高复出了,他的回归让阿森纳的进攻看起来完全是另一回事。他在中前场的串联、跑动和传球选择,让整个体系的运转流畅了不止一个档次。当他在场上的时候,球队的进攻上限明显更高。厄德高的转会当时还有人议论,现在看,这笔钱花得太值了。他不像那种纯粹的数据刷子,他的价值在场上你看得见,摸得着,是那种能让身边队友踢得更舒服的球员。
这场比赛也让人看到了现在这支阿森纳一个很重要的变化:板凳深度。上赛季为什么最后崩了,阵容厚度不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。今天阿尔特塔敢做出六个位置的轮换,还能基本控制住一场欧冠比赛,这就是进步。而且,当比赛陷入僵局,需要有人站出来解决问题的时候,他可以回头看看替补席,那里坐着萨卡。
萨卡最后还是上来了,在补时阶段用一脚穿裆射门彻底杀死了比赛。让一个体能充沛的、顶级的边锋去冲击对手已经疲惫不堪的后防线,效果立竿见影。这账,阿尔特塔算得很清楚。能把萨卡这样的王牌留到最后用,这本身就是一种奢侈,也是强队应有的配置。这和上赛季末段球队主力被用到极限,场上场下都显得无计可施的疲态,简直是两个故事。
赢球是好事,两战全胜,一球未失,小组赛开局堪称完美。但这场2-0背后,还是留下了些问题。对机会的把握能力依然是个老话题。全场占优,却迟迟无法扩大比分,让对手一直保留着扳平的希望。这到底是运气问题,还是一个需要从战术层面解决的短板,现在下结论还太早,可这确实是阿森纳需要面对的。碰到更强的对手,可能不会给你这么多机会去浪费。所以,这是一场结果令人满意、过程略带波折的胜利,也让我们看清了这支球队正在进步的地方,以及还需要打磨的环节。
排名第一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