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时光,遇见先贤。
沉静心灵,遇见美好。
回望来路,遇见青春昂扬的自己。
「遇见」系列文章——记录那些内在世界与外在大千的共振瞬间。
作者:曹宇红(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• 职业发展导师、“溪山行旅”发起人)
原标题:民生百年 书生本色
穿越时空,“遇见”卢作孚先生,定格在这三个画面中:
6月酷暑的一个下午,我从重庆江北机场拖着箱子,一下飞机就直奔北碚的“卢作孚纪念馆”。那天,纪念馆里只有我一个人,随着一幅幅图片,我慢慢走近了卢先生......蓦然,我站在一张图片前泪如雨下,那是民生公司在抗战时受嘉奖的一批船舶——民福、民康、民强、民熙、民楷、民联、民选、民裕……那一个个名字满溢着一位书生热切的期盼。那份期盼,融汇于浩浩江水中,融化于毕生梦想中,“愿人人皆为园艺家,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”。
展开剩余85%时隔一年,我和伙伴辗转寻访到当年“天府煤矿”(卢作孚先生早期创立的一家企业)的一个旧址——重庆合川的天府矿务局三矿。在那里,“喜玛拉雅”书店的主理人刘景活老师坐拥几万册图书,坚守着他的书生本色,娓娓道来他心中的卢作孚先生:“他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,也是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的人。卢先生说过,如果只顾眼前的问题,不顾世界的方法,必定做出许多错误的事情。”“你看这台机器,就是当年卢先生在宜昌大撤退中转运的几万吨设备中的一件。当时,那些机器可是中国工业最后的一点元气啊。”
今年9月初,我们“溪山读书会”举办了一次卢作孚先生的主题讲座,40多位创业者和投资人聚集在“福佑卡车”(FOR-U)——中国物流行业的“独角兽”。今年,福佑卡车创立整整10周年。“船长与园艺家”,这是那天我分享的主题,福佑会议室的一整面墙上,正是这幅深情的海报。
当天的读书会犹如一个“熔炉”,大家热烈地探讨着,“为何卢先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,却有如此广阔的格局?”“他的责任感、决断力和创新力对我们有何启发?”“民国时期的企业家有何共同的特点?”在讨论的尾声,好几位书友感慨道:“卢先生的经历真应该拍成影视剧。”“为什么没有人拍这场中国的敦刻尔克?”
谁知第二天一早,我就听到一个好消息,李莉老师的“紫韵星文化”出品了音乐剧《四十天》,此剧将在年底上演。后来又听说,汪萍老师他们筹拍的电影也在积极推进中。“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”。或许在冥冥中,卢作孚先生这位船长依然激励着、引领着更多的同行者突破险阻、奋勇前行。
在今年10月11日的“民生百年”庆典中,我看到《浩然作孚》的记录片时,更深刻地理解了卢先生的四种气质——
其一,书生气。卢作孚先生办教育既有独特的理念,“学校不是培育学生,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。”而且一直创造性地践行着:1924年,他在成都建起了“民众通俗教育馆”,包括自然博物馆、历史陈列馆、农业陈列馆、工业陈列馆等主题;随后,他陆续建起了小学、中学、职业学校等25所教育机构;甚至于,他在1930年9月,开创性地建立了“中国西部科学院”,为抗战时期“三千名流聚北碚”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和学术氛围。
其二,乡土气。“愿人人皆为园艺家,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。”我每次念到这句话,柔情与豪情便从心头浮起。北碚,这个偏僻而贫瘠的西南小村镇,在“总设计师”卢作孚和“总奠基人”卢子英的10年努力下,那一幅幅美丽家园的真实图画,从缙云山上一直描绘到了嘉陵江畔。“乡村建设四杰”——卢作孚、晏阳初、梁漱溟、陶行知齐聚北碚,携手积极践行“艺术乡建”和“乡村美育”。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诗中的巴山,就是北碚的缙云山;诗中的夜雨,更是成为许多学者生命中的温情,比如,1939年生于北碚的钱理群教授和李惕碚院士,他们是当年汇聚在北碚的“三千名流”的子弟。
其三,英雄气。办大事,有胆魄。1937年11月,当日军逼近武汉时,卢作孚先生临危受命、运筹帷幄,带领民生船运公司和当地百姓,在40天内,将9万吨战略物资和3万名教育、文化、科技精英紧急撤离了宜昌(距离武汉320公里),在历史上被称为“东方敦刻尔克”。在抢运期间,民生员工和当地百姓拉纤拖船的形象震撼了全世界。在整个抗战时期,民生公司共抢运了150余万人、100万余吨物资、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、牺牲职工117人,民生公司堪称抗战时的“民族脊梁”。
在卢作孚先生旧居处,我看到床单上写着这两行字:“作息均有人群至乐,梦寐毋忘国家大难。”当年,卢作孚先生和4000多民生人,天天盖着这些字样的被褥就寝——敬业、无私、牺牲的民生精神深入人心。
正如西方学者费正清所言:“民国早期的一批实业家,实际上就是一群民族爱国主义者,他们创业的目的,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救亡。”
其四,现代气。卢先生曾经说过:“知识要有世界的大,问题要有国家的大,工作要有所负责任的大。”他在企业管理中,不仅最早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制度,而且开启了精细化管理,公司员工六千多人,按照努力的程度和业绩的水平,分成五个级别来分红。当年,民生公司培养了昂扬而温暖的企业文化——服务社会、便利人群。在“化零为整”的大战略中,卢先生提出了“四凡是”原则,在日常管理中提出了“民生人天天思”(如图),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智慧。
在《卢作孚文集》中,卢先生有一个很生动的说法——打擂台与运动会。20多年来,中国的时局是“打擂台”(民国时期军阀混战),其他国家却在热烈烈烈地开“世界运动会,以一个国家为一个运动团队,以产业运动、交通运动、文化运动、国防运动为运动节目。我们要推进现代化,就要把“打擂台”的人送到“世界运动会”上去,让他们看到差距,奋起直追。
如今,这场“世界运动会”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在《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重构》一书中,我们看到,在如今的世界运动会中有三大“强手”——美国、中国与欧盟,2022年,它们的GDP占全球的份额分别是25.74%(美)、17.85%(中)和14.23%(欧盟);而其货币占全球外汇交易的比例分别是44.22%(美)、3.50%(中)和15.27%(欧盟)。可见,中国在世界运动会中跑得很勤奋、很迅猛,但在金融影响力方面还很弱。
吾辈当奋起,传承卢作孚先生的“四气”之势——书生气、乡土气、英雄气和现代气,继续践行他的心愿:服务社会、便利人群、开发产业、富强国家,将世界造成花园一般。
有缘去重庆参与“民生百年”庆典,有缘聆听民生集团董事长卢晓钟先生的质朴发言。金丝楠木家族企业“楠得”的主理人东祥,帮我定制了两份“金丝楠木”册页,以表祝贺。今早凌晨四点起来写一些感想,对卢作孚先生和民生公司感佩不已,最后再添几行诗——
《民生百年颂》
百载烟波铸雄才,书生仗剑挽狂澜。
夔门月照千帆尽,巴蜀云想万舸徊。
曹宇红,北大校友,写于2025年10月12日清晨,北京中关村
作者简介
曹宇红,心理资本专家、领导力教练。北大国际MBA职业发展导师,中科院心理研究所“管理者的心理资本”项目导师,中关村人才协会“心理资本委员会”首任主席。著有《领导者的冰山》《我自盛开》《创业经理人》《开启职场第二曲线》等作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排名第一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