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龙牡壮骨颗粒,不少家长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“孩子不爱吃饭时用”,但在我看来,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。说明书上明确写着它能“和胃健脾,强筋壮骨”,还能改善小儿多汗、容易感冒、免疫力低等问题。今天我就来好好讲讲这个被低估的药,看看它到底好在哪里。
先说说它的成分,既有党参、黄芪、山麦冬、醋龟甲、炒白术、山药、醋南五味子、龙骨、煅牡蛎、茯苓、大枣、甘草、炒鸡内金这些中药,也有乳酸钙、维生素 D2、葡萄糖酸钙,严格说起来,算是复方制剂,中西结合,各取所长。
再拆开来看这些成分的作用,老中医常说 “药看配伍,效在君臣”,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:
健脾补气,强根基
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这四味药,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“四君子汤”。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,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,针对的是脾气虚的情况。脾气虚的孩子,脾胃功能弱,消化吸收不好,就会出现吃饭不香、腹胀、大便不成形等问题。
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,又加入了山药。山药是药食同源的宝贝,既能补脾胃,又不滋腻,和四君子汤搭配,能增强健脾的效果,让孩子更好地消化食物、吸收营养。
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积食,比如饭后肚子胀、食欲差,炒鸡内金能派上用场。它能帮助消化积滞的食物,减轻脾胃的负担。大枣则能健脾和胃,还能调和其他药材的味道。
固表止汗,更全面
很多孩子特别爱出汗,稍微活动一下就满头大汗,晚上睡觉更是汗湿枕头,这在中医里叫“汗证”。常见的汗证有两种:气虚出汗(比如稍微动就出汗,孩子平时没精神)和阴虚出汗(比如晚上睡着后出汗,醒来就停)。龙牡壮骨颗粒在止汗方面,比一些单一的方剂更全面。
方中的黄芪,能补脾肺之气,对于气虚导致的出汗有很好的效果。气虚时,体表的气不能很好地固摄,毛孔开合失常,就容易出汗,黄芪能补充体表的气,起到固表的作用。
但光有黄芪还不够,出汗是津液通过毛孔流失,除了固表,还需要收敛的力量。龙骨和煅牡蛎都是收敛固涩的药材,两者配合使用,能增强收敛的效果,减少津液的外泄。
五味子的止汗作用也很突出,它味酸,收敛性强,能进一步帮助留住体内的津液。这几味药配合,既补气固表,又收敛止汗,对于孩子爱出汗的问题,比单纯用玉屏风散效果更优,因为玉屏风散在收敛固涩方面的力量相对不足。
滋阴辅助,促平衡
长期吃饭不好、爱出汗,孩子可能会出现津液消耗过多的情况,这时候就需要滋阴的药材来辅助。
龟甲有很强的滋阴作用,能补充消耗的津液。麦冬味甘滋润,也能养阴生津,辅助龟甲起到滋阴的效果,让身体保持平衡。
龙牡壮骨颗粒的核心是和胃健脾、强筋壮骨,同时能应对小儿多汗、易感、免疫力低下等问题。如果孩子有吃饭不好、个子矮小、容易出汗、经常感冒等情况,都可以考虑使用。
不过要注意,它虽然适用范围较广,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。如果孩子正处于感冒发热、有明显湿热症状(如舌苔黄厚腻、大便黏滞)等情况,就不适合使用,需要等身体恢复后再考虑。
另外,药物终究只是辅助手段,我始终坚信:“药补不如食补”。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良好的习惯,让孩子的脾胃功能逐渐强大起来,这才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之道。
排名第一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